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地管理 > 科学普及 > 正文

渝中区地质概况

发布人:黄毅 发布日期:2016/1/28 来源:本站 浏览: 次 字号:

渝中区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渝中区属川东平行岭谷区,以剥蚀构造地貌为主。区内地形最高点浮图关电视塔处,高程为389.1m,最低点为长江出境处的朝天门码头,高程约为167.2m。渝中区整体地势较陡,平均坡度10-30°,区内除去化龙桥、鹅岭公园一带有原始地貌外,其余地区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几乎未见原始地貌。其中化龙桥街道滴水岩危岩处,高差58米,形成陡崖,亦为人类工程活动所致;另外,菜园坝街道、上清寺街道、两路口街道一带,地势相对较平缓,平均坡角8-15°。同时,在风化作用和重力地质作用下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发展,使产状平缓、有厚大砂岩盖层的软质泥岩斜坡出现高陡软基岸坡,如此交替进行,不断改变河谷形态,岸坡变高变陡形成了渝中特有的谷间剥蚀台地斜坡地貌。
嘉陵江和长江的河水常年的冲蚀,导致了区内两江沿岸地形不断下切,形成高陡岸坡。这样地形地貌决定了渝中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两江沿岸斜坡地带,如鹅岭公园、化龙桥、竹木村等一带的地质灾害较发育。
    二、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以河湖相沉积的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主,岩性以灰色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紫灰色中—厚层状泥岩、含叶肢介、介形虫化石,分布最广,面积约21.96km2,占渝中区总面积的97%;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仅零星分布于长江、嘉陵江沿岸、菜园坝一带的冲洪积粉质粘土、砂卵砾石层;以及嘉陵江沿线李子坝一带的崩坡积层粉质粘土和碎块石土;以及局部堆积于斜坡坡脚的残坡积粉质粘土,分布极少,面积约0.6km2,占渝中区总面积的3%。
    三、地质构造
    渝中区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区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过度带的重庆复向斜部位,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东向西依次为(图3.5-1):东西两侧分别为南温泉和观音峡紧密背斜,中部为重庆复向斜。重庆复向斜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北北东向的平缓褶皱组成,由西向东有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除沙坪坝—重庆(解放碑)向斜呈NE—SW向外,其余多呈NNE—SSW向展布,并向南转为SN向。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没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6°。
    四、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运移受岩性、构造、地貌和水文网切割程度等因素的控制。根据地下水的水理性质、水力特征及赋存条件,可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长江、嘉陵江沿岸的菜园坝、化龙桥一带的河漫滩及阶地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以及辖区内局部地段斜坡坡脚松散堆积的残坡积层中。菜园坝、化龙桥两地的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位受长江、嘉陵江水位涨落的控制,富水性较好,水化学类型主要为低矿化的HCO3-Ca.Na型或HCO3.SO4-Na.Ca型;松散的残坡积层孔隙水属季节性潜水,富水性受降雨的控制。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大面积分布的J2s地层中,该类地下水严格受构造和地形地貌的控制,含水岩组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其中砂岩为含水层,泥岩为隔水层。渝中区地层、构造简单,岩层产状平缓,又具有两江切割的台地斜坡半岛特有地貌,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大量防空洞、交通隧洞对地下水都具有疏干作用,大气降雨渗入基岩裂隙中后,迅速向斜坡排泄汇入江中或向洞内疏干,故该类基岩裂隙水在区内极贫乏。
    五、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好坏取决于岩性、构造、地貌因素的组合关系。本区松散岩类仅占很少部分,主要以侏罗系地层形成的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又以浅丘、缓丘平坝为最。因此,渝中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是岩土体内的软弱夹层及山前斜坡问题。
    1、软弱夹层
    渝中区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和砂岩互层。在各个陡崖和边坡处均有出露。砂岩多层巨厚层状,为区内各个危岩带的主要岩性。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分布于区内缓坡处。由于砂泥岩风化差异,形成较广分布的软弱夹层,对渝中区整个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2、斜坡问题
    分布于背斜区低山两侧的顺向坡,岩层倾角一般大于坡角,斜坡天然稳定性较好。当工程开挖造成前缘临空或因坡顶荷载较大,则有可能发生顺层滑动。向斜区缓顺平缓岩层中的深切河谷,岸坡条件多有岩层倾角小于坡角的顺向坡情况,此类斜坡自然稳定性差。
反向坡多分布于台地周围和斜面丘的反侧,坡度较陡,多大于30°,易发生危岩、崩塌。崩坡积物堆在斜坡坡脚,稳定性差,易发生土质滑坡。
切向坡多为冲沟侵蚀而成,坡度多大于45°,天然稳定性好,地质灾害不发育。